第143章(第3/10页)
作者:夹心棉花糖
年轻的时候,是父母为孩子安排好道路,但现在,韩二姑已经退休了,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两个儿子,所以,她没吭声,只是用征询意见的眼神看着他们俩。
而徐栋兄弟俩最终的选择,诚如梁万所料,他们接受了这个建议,选择在安城开一家山货专卖店,同时,又找韩学礼这个亲舅舅借了三千块钱,打了借条。
头一回去乡下收山货,他们和村民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信任,人家肯定不会在没有见到钱的前提下、就把货给他们的。
这一点,徐栋兄弟俩能够很快想到,可见,在做买卖这件事情上,他们俩倒也不是全无天分的。
徐记山货专卖店是在1985年3月份才开起来的,一是因为兄弟俩把原先的工作转让出去、举家搬来安城、找铺面、找近山的村子合作、沟通细节,这些都需要时间。
二来,也是因为,冬季进山的人少,山货也并没有那么多。
不过,好饭不怕晚,虽然耽搁到现在才开起来,但这仍然是安城第一家山货专卖店。
店铺位置又离铁路局家属院和火车站特别近,可以说,一下子就将手里有钱的铁路局职工家属和来安城出差、想买点儿特产回去的人全都“一网打尽“了。
山货专卖店的生意相当不错,偶尔还能接到来自百味方便面厂、玻璃厂、印刷厂等大单位的订单。
而徐栋兄弟俩,也并没有要靠着安城的山一直吃老本儿的意思。
兄弟俩齐心,劲儿往一处使,常常是一个留守专卖店,一个去外地,如东北、鹏城、云南等地,找寻种类更多样的干货、来丰富店里售卖的产品,吸引更多顾客。
专卖店开业不到三个月,徐栋就拎着一大袋子山货来韩家,把借的那三千块钱还回来了。
见状,韩老爷子和韩学礼等人,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十分欣慰的。
除了极少数人,剩下的人,就算希望自己家过好日子,也不会盼着亲戚们顿顿吃糠咽菜的。
弟弟一家出了个大学生,怎么着都能带着全家人大步往前走,可两个外甥都不是读书的料子,幸好,现在,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