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5/22页)
作者:鹤招
同时,写书的材料和人工价格都很低,以“毛氏广招刻工”的广告为例——“其时银串每两不及七百文,三分银刻一百字,则每百字仅二十文矣”,综合上材料成本“墨二笏,价一钱;烟墨一斤,价五钱”,一本书只要卖得中规中矩,利润就不会差。
譬如王世贞的《鸣凤记》,只在两京直销,就“糜六万金有余”。
有利润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会商业化。
同时再加上思想上的土壤——广开言路的士林正确,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心学虽然在万历二年之后过了时,但百年以来推动社会思想解放的功效,真实不虚。
譬如栗在庭的奏报中说,光是福建建阳一个县,就有书坊八十多家!
甚至连盗版都已经开始搞出来了——“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开价髙,即便翻刻。”
这就是时代的大势。
在滚滚大势下,英宗、宪宗、孝宗,每一届还在那里整天翻来覆去重申报禁,治罪妖言妖书,有用么?换汤不换药罢了。
封锁得越是严格,私下里越百无禁忌。
反而开放报禁,才是掌握在手中的第一步,将其商业市场化,禁言透明化,监管科层化,惩戒政治化,或许才是你明舆论的出路所在。
这番话说得海瑞一愣,皱眉沉思。
朱翊钧趁机将手抽了出来,顺势给海瑞按在矮墩上,让老人家坐着想。
过了好半晌。
海瑞才幽幽叹了一口气:“陛下见微知著,洞彻玄幽,那为何当初开放报禁时,是宽不是紧,言出法不随呢?”
皇帝一时兴起也就罢了。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