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吴三桂降金(第2/3页)
作者:会飞的胖子
入夜时分,多尔衮阴沉着脸迈步走进皇太极的营帐。
“伤亡多少?”皇太极冷声询问道。
多尔衮双膝跪地,低头道:“陛下,臣弟万死!镶白旗精锐甲兵阵亡八百多,受伤的也有六百多。”
皇太极听罢双目紧闭,靠在宽大的椅背上,低声说:“关宁军一年多未见,怎么变得如此强悍了?”
“臣弟,观这支关宁军进退有度,火铳射击时也不如之前那般慌乱,反而极为有序高效,对我军杀伤最大的是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新武器。”
皇太极闻言身子前倾,神色凝重,“那种武器可是投掷出去就会爆炸,能大片杀伤士卒的手榴弹吗?”
多尔衮点了点头,“陛下如何得知那武器的名字?”
“这种武器去年在镇江堡之战出现过,有侥幸逃脱的镶红旗甲兵,带回了信息。”
“如此说来,关宁军配备的是武器是东江军提供的吗?”
皇太极郑重地点了点头,“不能再给关宁军发展时间了,朕以为今日出战的那支明军应该是关宁军中最精锐的一支了。若假以时日,关宁军若有七八万这等强军,我八旗子弟都将不是对手。”
“那陛下的意思?”
“明日起猛攻大凌河城,若明军来援,派精骑游弋左右,不断袭扰即可,万不可强冲敌阵。若明军不来救援,快速攻下大凌河城,接下来朕要举国之兵围困锦州城,定要将关宁军主力一举消灭。”
多尔衮听完,瞪大了双眼,“陛下三思,若是如此,奉天必然空虚。东江军的袁文弼若趁机发难,率兵直取奉天,到时我大金危矣!”
说完,多尔衮以头抢地。
皇太极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征召三万汉军到旅顺,归济尔哈朗调配,让他务必一个月内攻下旅顺,直捣安东,将东江军从新赶回皮岛。”
多尔衮抬起头看着神色决然的皇太极,低声道:“陛下,旅顺依山临海地势及其险峻,怕是不能轻易攻克。若是经由宽甸南下攻击东江军,只怕还会重蹈去年的覆辙。”
皇太极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老十四说得有理,宽甸、桓仁等地多是山区,不利于大军行进,还极易被东江军伏击。只有啃下旅顺,金州到镇江堡则是一马平川。旅顺再难打也要打下!老十四派人传令吧!”
多尔衮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叩首行礼后,退出大帐,替皇太极向济尔哈朗传递军令。
崇祯四年六月底,大凌河已经激战了大半月,何可纲数次率兵出城想要支援大凌河,但都被建虏精骑骚扰,无功而返。
大凌河城头,吴三桂看了看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卒,又看了看城下越来越多的营帐,面露决然之色。
“大哥,咱们吴家的亲兵还有多少?”
吴三凤惨然一笑,说道:“不到百人了!估计再过两天,这大凌河城也要守不住了!”
“父亲昨夜见了建虏的使者,你说我们投降金国会怎么样?”
吴三凤轻轻摇头,“二弟,冲锋陷阵还行,但我这笨脑子可不懂许多弯弯绕儿。你和父亲怎么决定,我都同意。只是母亲、小妹们都还在锦州城,我们若是投降,她们怕是.......”
说着,他连连叹息起来。
吴三桂轻轻拍了拍他这个兄长的肩膀,低声说:“我们吴家在辽西已经经营了数十年,即便我们投降,孙督师也会忌惮吴家的势力,不会太过为难我等的家小。”
“但愿如此吧!”
崇祯四年七月初一,一队正黄旗甲兵策马奔进,城门大开的大凌河城,锦州总兵吴襄被次子吴三桂逼迫,开城投降。
正在吴三桂投降之时,金州旅顺城外,锦旗招展,营寨连绵不断。
旅顺城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袁文弼神情凝重地看着不远处慢慢集结的攻城军阵。这半个月来,建虏攻城不下二十次,但每次都铩羽而归。但今天建虏集结的攻城兵马远比之前要多上许多,看样子能有不下两万人。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