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定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作者:渝跃鸢飞
完成了?
王柏强僵在了椅子上。
又怀疑自己是不是耳朵被昨天那台车床震耳鸣了。
这不正常吧?
之前进度分明还差一截, 还有很多问题堆积在那儿,虽然整体框架是有了,但细节处禁不起细看。
他不可思议:“做完了?”
林巧枝点点头, 把一小摞最核心的图纸搬过来,落在桌上, 发出“嘭”的一声闷响, 然后激起了一圈肉眼看不见的细尘。
“您看看!”
王柏强看看林巧枝,又看看图纸,沉默片刻,伸手拿了一张。
看了一会儿。
王柏强就直接感觉有点麻了。
就是脑子里嗡嗡的,觉得这个世界都有点不正常了。
按照常理说, 从一个项目开始有想法,到最后落地,其实是需要一整个团队,投入很多前期资源的, 大部分时候,都需要国家支援。
前期资源这方面, 林巧枝算是蹭了王柏强之前项目的经费和数据, 这一波,属于一鱼两吃了。
经济又实惠!
紧接着是技术突破,林巧枝想做的这个,喊出口号、提出想法的时候,甚至王柏强的那版丘陵拖拉机都没做出来。她提出的想法又太过大胆超前,什么折腰转向,什么双向驾驶, 甚至涉及电子传动系统,这些, 在世界拖拉机史上都是空白的。
于是,当时就没有组建起一个团队。
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年轻人想法,很容易做着做着就没声了——做做就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了。
可偏偏林巧枝不一样,她那想法嗖嗖的冒,遇山开山、见水架桥,进度不断往前推。
等70型丘陵拖拉机量产,大伙终于腾出手来之后,嚯,发现有点跟不上了!
做的这都是什么啊?
算的这都是什么东西啊?
公式哪里来的?
——你还去深学了物理?
四轮等大这个扭矩分配和咱们常规理解也不一样啊!!
于是,本来就还没组建起来的团队,就因为林巧枝跟那边三轮摩托一样,嗡嗡两声油门到底,一个飘逸转弯蹿没影了,只留下一地飞扬的灰土。
最后就剩下小羊三两只。
都是跟林巧枝关系好的,被强抓过来薅羊毛的。
其实按道理说,林巧枝即使天赋高,愿意下功夫,也不至于这么快。
但这不是有现成的教学对象在梦里摆着吗?
这就跟学医学解剖一样,对着书学什么心肝脾肺血管,学什么动脉夹层,能有直接对着真人,对着真心、真肺、真动脉夹层来得快?
不仅可以看实体,还能捏,还能摸,还能上手术刀,还不怕给切坏了。
这要是学医,不得兴奋坏了?
当然了,梦里兴奋做解剖就有点……丧心病狂的味道了。
但不可否认,增益是巨大的。
三方加持下,不可思议的事就落到王柏强身上了,觉得项目进度就像是绑了一根火箭一样,一段时间不见,就变样,一段时间不见,又大变样……
这才几天,直接把一堆相互杂糅影响的问题全都处理了?
您当这是菜摊砍瓜切菜呢?
实际上,进度推平到现在,再想要改点什么、做点什么小设计,在林巧枝眼里,还真的有点砍瓜切菜的感觉。她甚至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慢了,总归是因为入行时间短,经验浅,知识厚度也不够,前面耽误了不少时间。
“我看看啊这个动力线……”王柏强坐在桌前,一边看图纸,一边声线平直的就像是一台呆滞的车间流水线。
他看着就入了神……嗯也有点像入了魔。
念念叨叨,神神经经的。
林巧枝感觉这一幕有点熟悉,但她可不愿意承认自己苦恼的时候,也像是这个模样。
挪开了眼睛。
她静悄悄的溜到外面,拿了王工操作台上的铁皮水壶,还有自己的,去外边倒了水。
回来之后,把水放在王柏强手边。
她则是抱着自己的水壶,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坐了一会儿,对于现在这个情况和座位,感觉有点稀奇。
她左看看,右看看。
看着眼前的情况,她忽然冒出了一点贼心,这要是有一台照相机,她现在往椅子靠背后一靠,再把二郎腿偷偷一翘,悠哉喝点水,露出一个满意的表情,旁边“埋头苦学”的是王柏强。
这要是“咔嚓”一下拍下来了。
林巧枝用力抿紧嘴唇,才勉强压住了往上翘的嘴角,心里哈哈哈哈……
相信所有“吐槽王工黑面阎王”小分队的成员都会乐不可支地笑到打跌,感觉大出一口恶气。
王柏强抬头。
林巧枝笑容一收,不知道是不是心虚,麻溜站起来蹭到桌边,站得很好:“王工,您看出什么问题来没有?”
王柏强有点疑惑地看她。
怎么忽然觉得今天这声音有点不对?竟然听出了一丝谄媚?
他也没多想,估计还是昨天那台机器惹的,今天耳朵不是很好,“我暂时看不出什么问题,不过还是得多请几个人来看看得好。”
林巧枝点点头。
于是王柏强私下喊了几个高工来。
这也是照顾自己徒弟,万一真要出了什么差错,自己人私底下提出来就先解决了,也不会太不好意思。
乔元、陶正宜等几个比较熟悉的高工被请来看。
也都没看出什么问题。
一方面是,图纸里有一部分技术,确实已经超出了能力范畴。
一方面则是,拖拉机必备的功能那部分,也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
“厂里一起看看吧。”
林巧枝和王柏强听了几个高工的说法,对视一眼后,做下这样的决定。
温东鸣雷厉风行,定的是当天下午的高工大会。
但当天上午,事情就在所有高工组传遍了。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错愕,嘴巴微张,满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紧接着就沸腾了起来。
“是那个之前提过的,领先世界水平的拖拉机?”
“那玩意不是属于‘大胆假设’的范畴吗?真实现了啊,还请所有高工去开评议会,这是想上报立项?”
这个时候,知道消息,且看过图纸的乔元等人,就走出来溜达了两步:“王工邀请我先去看了图纸,我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众多的议论和疯狂交流,在得到这几个高工的“准话”之后,一时间都有些暂停。
作为能看出门道的内行,这消息落在他们耳朵里,简直比最劲爆狗血的八卦消息还刺激一百倍,什么隔壁王大爷李大娘外面有孩子三角恋之流的都不值得一提了。
整个上午,好多高工组工作效率都明显降低了不少,光顾着和周围的人疯狂交流去了。
“这才多长时间?那么多技术难题都被克服了?这技术很容易吗。”
“是有点太神了吧。”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容易的话你试一个?等我翻翻,上次我师傅从王工组那边回来之后,把我们拎去办公室讨论学习过,等我翻笔记啊。”
最后说话的这个,是乔元组的一个钳工。
大概是对那次讨论记忆犹新,被冲击得很厉害,很快就找到了当时讨论过的问题。
他拿出来招呼周围人过来道:“来来来,这是为了保证拖拉机在狭窄丘陵地块灵活性,设计双向驾驶时遇到的,液压管路和线束密封抗疲劳的问题,你们看看好不好解决。”
他周围聚拢了一圈关系不错的。
大家边看,他一边叭叭叭地说,也不知道是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多久:“敢把所有高工都拉过去开大会,这说明人家不仅解决了,还对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信心。做技术突破的不少,但能做出这种世界领先水平的突破,你们谁见过?”
即使很早工业领域里就有口号【一定要努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很多单位还贴了横幅,写了大字在墙上。
可光是努力赶上就用尽了所有力气,受了不知道多少委屈,忍了不知道多少酸楚,真想做到“超过”,哪有那么容易?
黑色脑袋围成一团看那个本子。
好一会儿都没有人说话。
过了半晌,才有人道:“复杂成这样,还能想出办法,确实厉害。”
这一声感叹,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大家纷纷表露出自己的情绪来。
“这不止是厉害了,这种没有人踏足过的空白区,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头大,就算图纸出来了,之后也是一坎接一个坎儿,跟走开荒山路一样全是野草刺蔸子。”
这可和他们做的,在已经有的架构里添添改改,完全是两个概念。
没点本事和底气,谁敢往这条路上闯?
这样按捺?*? 不住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就更没什么心思工作了,等着自己师傅去开会。
陆续有高工进入会议室。
都比原本预计的时间,早来了不少,有的提前四五十分钟就来了。
来了就先找林巧枝。
林巧枝按照他们好奇和擅长的部分,给他们分了图纸:“有任何疑问和问题,都请及时与我交流。”
原定两点半的会议。
才两点钟,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一圈埋头看图纸的高工。
林巧枝又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
可这次,她却没有上一次的忐忑不安,连呼吸都紧张得屏住。
可能是有经验,心态得到磨练。
或许是又完成一件其它地方所有人都完成不了的事,这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是极其增长信心的。
沉默的时间很长。
等了差不多快一个多小时,才有人陆续发声。
也不是说“没问题”之类,而是对自己疑惑的部分、发出质疑。
林巧枝摆事实、讲技术,拿数据,逐一和他们辩论。
之前20吨重模具那个,基础图纸还是别人的,她只是负责设计分体方案,但今天这份拖拉机图纸,每一个零件可都是她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她心里有数。
偶尔一两个觉得对方说的还挺有道理的问题,林巧枝直接就拿绘图纸和铅笔:“稍等我一会儿,十分钟。”
当场就给改好了。
“这样是不是解决了?”
这场讨论会从下午一直开到晚上七八点。
整整一个星期,隔一两天就开,每次都讨论不同的问题。
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讨论这套拖拉机的可行性。
会议室里,大家穿得都朴素,可眼睛里都是热忱,没有人喊苦喊累,投入讨论都非常积极。
直到这天,会议室里终于没了声音。
并不是百分百确认这个全新的、几乎引领世界水平的拖拉机没有问题。
只能说,在他们目前的技术能力范围内,已经竭尽全力了,看不出什么漏洞。
在所有高工表态过后。
林巧枝宣布:“红旗厂内部评议会通过。”
逐渐响起掌声,并不热烈,却代表着认可。
她又看向温东鸣。
温东鸣深吸一口气站起来:“我去申请立项。”
他也是好几天都没睡好,眼下有一圈黑,但精神却又很健硕。
这是机遇,也是风险。
投入不比上次20吨重型模具小,如果失败了,红旗厂近三五年的发展可能都要被重新打回去,从头再来。
在如今势头正猛的时候,温东鸣这个厂长,又一次接受同样的拷问。
作为红旗厂这艘船的船长,每一次风急浪高,对他都是一次考验。
是乘浪而上,还是被浪掀翻。
所幸他还没老到失了胆气,更没有失去党性!
这不仅仅是机遇和风险,更是责任。
谁都求稳、求自保、不去做突破,工业还怎么发展,国家还怎么强大!
他很是能稳住心态,激昂笑道:“要是咱们这项目真能成功立项、推进、落地,咱红旗厂发展成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指日可待!”
这话出口,更激得他气势滔滔:“咱们红旗厂无论从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机械功能都不输给北方!如今口碑、售后、维修也在不断扩大规模,红旗厂子弟扎根各地!!”
等技术再迎头赶上,不,是弯道超车。
“咱们红旗厂,一跃成为行业领军龙头!!争做世界一流!!”
世界一流!
温东鸣率先喊出了更响亮的口号。
***
北方。
两个厂完全不知道小老弟如今斗志昂扬、野心勃勃,想要“谋朝篡位”。
经过了几个月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冬天。
他们不甘心自家地盘上口碑被红旗厂挣走,自己编写的《**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都已经写完,找到印刷厂印刷,然后投放到市场上了。
最开始,销量是很不错的!
因为名气大啊。
大家听了都想买,但供应却极其的少,都开始流传手抄本了。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本自家的速查速修手册,还是自己村用的牌子的拖拉机!
还说什么?买!
买的时候有多抢手,有多豪爽,看到之后就有多傻眼。
倒不是说书上说的不对。
但是看不懂啊!
咬着牙看了一会儿,很快就看得头昏脑涨眼发晕了。
技术类书籍就是这样,尤其是外行,眼睛盯着书,哪怕是用手一行行、一字字指着去读,知识也是不进脑子的,就好像流水一样,轻飘飘的就划过去了。
俗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在此时此刻,还不能叫俗称,它还就是事实了,因为很多识字不多的拖拉机手,还需要人帮忙念。
念得人有点痛苦。
听得人有点茫然。
知识非常丝滑从左耳朵流入,短暂的流过大脑,又从右耳朵流出,啥痕迹都没留下。
大眼瞪小眼,“耍俺?”
脾气爆一点的,都跑去供销社拍桌子了,货不对板,这是骗子行为!
骗他们农民辛辛苦苦种地攒的血汗钱。
两个厂就傻眼了。
怎么会?
他们都看过了啊,不都挺好的吗?
也是问答形式的,好找问题,也好找维修方法!修的方法也没问题,他们都看了,分明挺好懂的!
嗯,两个厂也都是做过调研的。
老百姓都说,这本书好看好懂,甚至有人说一看就懂,一看就会修了。
他们还特意嘱咐:“找笔头好一点的,简单大方点。”
结果没想到,反馈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赶快请了反应比较大的一批生产大队的人到城里来,到厂里来。
然后,他们就经历了当初杜主任一样的痛苦。
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
你说这看不懂,好,改了。
你说那不知道怎么修,好,努力写得更准确具体了。
“不是那个感觉。”
到底是什么感觉?
要掀桌了!!
两个同是苦命人的厂长,在参加北方活动的时候聚到了一起。
简直不要太有共鸣。
龚厂长:“我们试了一圈,发现光找笔头好的人没用,找人给他们讲技术也没用,要么写出来技术太硬,要么就避开技术不写,跑去东扯西拉。”
“我也发现了,这个有好笔头的人,得自己懂怎么修才行,自己都不懂,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让人看懂?”但是想在坐办公室写稿子的人里,找一个精通维修的,就有点难了。
换个视角呢?从精通维修的机修钳工师傅里,找会写东西的?
教训也有点惨痛。
说起来都是泪。
他俩凑在一起,对着那本红旗厂出版的,写在作者那一栏的“林巧枝”三个字,升起了腾腾敬意。
红旗厂哪里挖出来的人才?
起先,他们是想找红旗厂借一借人的。
但是,还没等他们开口,就先一步等到林巧枝的名字传到北边。
两厂:“……”
他们拿什么去和那些重型设备制造厂抢人?还是为写维修手册这样的理由?
站不住脚啊!
你们自己厂生产的拖拉机,还要去请别的厂的年轻人帮忙写维修手册?
陡然被架在半空,面对眼前这半截摊子,还真是没有好办法。
怎么办?
眼看着《红旗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的印刷量跟上,不断往他们的地盘进军。
还不是人家主动卖的,是老百姓们自己强烈要求想买的!
心拔凉拔凉……
眼看春天过了,林巧枝也该忙完了。
两通电报发往了红旗厂。
简单来说:
兄弟,情况紧急,可否借个人来用一用。
***
红旗厂。
林巧枝在写立项申请书。
林巧枝从前一直觉得这是个很高大的事,直到真的写这个,才知道这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就两字——要钱。
再多给一个词:夸自己+死要钱。
“申请经费,你得把好处往里头写!往好了写!”温东鸣指导着,恨不得自己拿笔上了。
他就知道,王柏强这个硬疙瘩教出来的人,跟他一个脾气,一板一眼的。
“你这太老实了,我教你,你这句改成……”
林巧枝写得脸颊都发红了。
这写的是拖拉机吗?这简直写成了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曙光。
——要是不给立项,不给批经费,那简直是傻子行为。
她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这玩意是她写的!
“会不会有点太夸张了?”林巧枝脚趾抠了两下地,还是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温东鸣收走申请书:“夸张什么?我们这多写实,多克制,你是没看过别人的。”
居然还有更夸张的吗?
林巧枝穷尽此前十八岁所有的脸皮,都想不到还能怎么再夸自己?
她还是觉得哪儿哪儿都很奇怪,吐了吐气道:“那咱们申请的经费,会不会多了一点?”
国家现在也穷,能省一点是一点。
“话不是这么说的,不管你申请多少,肯定都拿不到实数。”温东鸣经验老到,语气都透着一股淡定,“咱们要先留一些砍价空间。”
林巧枝:“……”
跟组织讨价还价吗?
还是说跟组织砍价?
砍几刀呢?会不会有点太刺激了?
在林巧枝的努力下,立项申请书既没有变得朴素,也没有少要钱,依旧保持“不要脸夸自己+我要钱”的风格交上去了。
同时交上去的,还有整包整包的图纸。
国家也是要派人审查的,不能底下说什么就信什么吧?
全都送走之后。
林巧枝把脸一捂,感觉自己的脸都要丢光了!
想到会有不少人看到“我夸我自己”,有一种不愿见人的淡淡忧伤。
但是心里又不免期待,希望能早点立项,早一点批经费!
还能加加分,对她分房也是一大助力!
温东鸣把这事忙活完了。
总算有时间见一见开春后就联系过他说见面聊事的霍丰,城东仪器仪表厂厂长。
霍丰要搞比赛的事,已经和省里那边通气了,省里态度是支持的,又来找温东鸣和红旗厂几个领导班子,商量具体的事。
温东鸣一听,直接就听明白了霍厂长想要拉他们红旗厂出去溜溜的想法。
红旗厂一直技术都是不如仪器仪表厂的。
而现在红旗厂势头好,口碑也好,这时候仪器仪表厂要是能力压红旗厂,名气自然就更上一层楼。
温东鸣顿时就不高兴了:“才开始新的一年,生产任务得抓一抓,这个时候搞比赛做什么?”
别看温东鸣平时在林巧枝面前挺和蔼,但真摆出气势来,还是非常唬人的,尤其他眼角一点肌肉绷紧,眼神便看着刀一样冷,很有威慑力。
但作为多年的死对头、老朋友,霍厂长早就不怕他这张冷脸,半点不受影响的笑笑道:“新年新气象嘛,正好提一提精神,抓一抓技术,看看大家技术水平怎么样,免得太久不搞比赛,以为自己技术牛的很,就放松懈怠了。”
温东鸣把茶杯压在桌上:“大家技术有什么好看的?你自己厂里职工技术,你不清楚?每年都组织厂内技术比赛,平时生产任务也没断过。”
“那能一样吗?”霍丰给他倒了点茶,笑着说:“温厂长,因为时局市里省里比赛停了一两年,你难道就不想知道红旗厂职工如今在江城的水准?好些职工以为进了仪器仪表厂,红旗厂这样的大厂,就稳当安逸了,就牛得不行了,也得适当刺激刺激,不感觉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怎么奋发上进?”
这话说的,就是说他们仪器仪表厂的职工都觉得自己技术牛得不行了,然后客气的捎带上他们红旗厂。
温东鸣一听就晓得没冒好泡,就是给他们红旗厂找刺激来了。
同时还可以在市里省里争争表现,稳固自己“第一厂”的地位,这关乎日后资源来到江城的分配。
但就这么笃定和他们红旗厂能比出好成绩,向来自认为红旗厂在江城也不差的温东鸣心里隐隐有些生气,气霍丰这股稳稳吃定他们的底气,但他表情没有体现出来,反而给霍丰又添了一点茶水,同样打着算盘道:“行啊,你们想搞比赛,那就搞,咱们直接一点,学学世界技能大赛怎么样?”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