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鸡生蛋,巧取许可(第2/3页)
作者:莫问逍遥
站在半山腰上,陈砚知道这时候是最好的时机了。他指着远处一片低矮丘陵,语气坚定:“这里地势起伏不大,土质疏松,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与特种养殖。我已经绘制出《川南山区植被分布图》,并且做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
他翻开一本厚实的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土壤成分、气候数据、水源情况,甚至还有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几位老干部听得频频点头。
“年轻人有想法,也有行动力。”一位退休的县农业局老领导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像你这样的不多了。”
“这不是纸上谈兵。”另一位农技员翻看着资料,眼里满是惊讶,“这些数据很详实,看来你是真下了功夫。”
周爱国也连连称赞:“陈同志的眼光很准,如果能把这片荒坡利用起来,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全省的农业改革提供一个样板。”
陈砚微微一笑,“各位谬赞了。如果我的方案有哪里还有遗漏的话,还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陈砚一连三天都在和周爱国研究方案的时候。
夜色深沉,县委的办公大楼内灯火通明。
刘国栋坐在办公室里,目光阴沉地盯着桌上的批文,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农业开发项目?”他冷哼一声,“没想到陈砚那小子的小把戏竟然说服了省里的专家。”
然而,这份由县革委会盖章下发的通知书上,赫然写着:“鉴于川南山区农业科技发展需求,批准陈砚同志试用城郊荒山坡,用于开展经济林与特种养殖实验。”
刘国栋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被摆了一道。
那位所谓的省农科院专家周爱国,不仅在实地考察中对陈砚大加赞赏,还在报告中建议将其作为全省农业改革的典型推广。
这已经不是他一个派出所副所长能轻易否决的事情了。
“陈砚……你倒是会借势。”刘国栋低声咬牙,眼神中都是愤恨之色。
而此刻,在机械厂家属院的一间小屋里,陈砚正将那份宝贵的许可文件小心地收进铁皮盒中。
他抬头望向窗外,夜风微凉,却挡不住他心头燃烧的斗志。
“终于踏出了第一步。”他在心中默念。
第二天清晨,王秀兰便带着一叠填好的申请材料来到县医院院长办公室。
“李院长,这是我侄子陈砚的意思。”她轻声道,“他说现在政策鼓励搞家庭副业,想要租医院闲置的老病号楼,主要做一些竹编手工艺和山货加工。既能为解决医院闲置的老病号楼,也能让家属院里的几个妇女有活干。”
李院长翻看着材料,眉头微皱:“这不是你们家的事吗?怎么还扯上医院了?”
王秀兰微笑解释:“他说想要注册个体户,就得有个落脚点,所以希望医院将老病号楼租给他。”
李院长沉吟片刻,最终点头:“行吧,不过具体租赁费用让他自己去财务确认,别搞得太乱。”
“谢谢李院长。”王秀兰鞠躬致谢,心中却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走出医院时,阳光正好洒在她的脸上,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
如今陈砚的两手计划都已经是稳步前进。
傍晚,厨房飘来阵阵饭菜香。
林桂香靠在窗边,望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嘴角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陈砚正在整理笔记本,跟周爱国这三天的研究,让他对于荒山的开发有了更详尽的计划。种植什么品种的果树、如何利用山泉灌溉、哪一块坡地适合搭建兔舍……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