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红石榴号”(第2/3页)
作者:乌衣
苏晴蹲下来,摸着缸里暗红的葡萄干:“物流问题不解决,种得再好也没用。”她突然想起实验室里那些反复失败的培养液,此刻竟觉得和眼前的烂果子有着奇妙的相似——都是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生命。
…………
越野车颠簸在返程的土路上,车窗外,库木塔格沙漠的沙丘在朝阳下泛着金红色的光,可陈疆生和苏晴却无心欣赏这壮丽景色。两人眉头紧锁,满脑子都是刚刚在图河乡看到的景象:堆积如山的烂果、村民们无奈的神情、小姑娘怀中那半筐无人问津的杏子……这些画面不断在他们脑海中回放。
“必须得做点什么。”苏晴打破了车内的沉默,声音里带着坚定,“那些优质的水果不该这样烂在地里,村民们的心血不能白费。”陈疆生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我知道有个人或许能帮上忙——程知节,只有他这样的大领导在物流协调方面才有办法。”
回到市区后,两人顾不上休息,直接前往程知节的办公室。办公室里,程知节正盯着墙上的物流地图,眉头拧成一个“川”字。看到两人风尘仆仆的样子,他有些惊讶。
“指挥长,今天我们过来,是有个情况想向您汇报……”
“等下,等下,这个现在我们苏教授联络员又换回成你咯?老马呢?”
虽然作为指挥部大领导,但程知节也对这两人的小八卦感兴趣。
特别前段时间,明眼人都能看出两个人之间出了些矛盾,苏教授连直播都不看出镜了,可今天怎么又一起找过来?
两小只又和好了?
程知节一脸含笑地看着二人。
“咳咳,马叔他最近身体不太好,所以让我……”
陈疆生刚找个理由,程知节就一摆手道:“你给我少来,老马那壮得和牛一样,比你还有力气多了,肯定不是这个,你和我说实话,是不是之前你有什么事惹得我们苏教授生气了?”
被识破的陈疆生这下也有些哑口,旁边苏晴被问得脸一红,干脆一跺脚。
“指挥长,你别问了……”
她这一抱怨,程知节笑着摆摆手:“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今天这么着急找我,出什么事了?”
陈疆生和苏晴对视一眼,苏晴翻开笔记本,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说了出来。“程科长,您看,”她指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运输成本高、冷藏设备不足、销售渠道单一,这些问题不解决,新疆的优质农产品根本走不出去。”
原来是这两人下去考察一趟,就发现了关键问题:直播的优质产品很多,但是这冷链出不起。
程知节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等苏晴说完,他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在图河乡等几个村落的位置画了圈,“你们说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其实也一直有个合适的解决方案。不过,成本会比较大……”
在略一停顿后,程知节猛然抬头目光坚定,“既然问题摆在这,那就想办法解决,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也感谢你们俩反映情况。”
接下来的日子里,程知节开始了一场艰难的协调战。他频繁穿梭于铁路部门、物流公司、农业合作社之间,桌上的文件越堆越高,手机几乎没有放下过。他与铁路部门反复沟通,争取到了长沙-乌鲁木齐的铁路专线;又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出资购置先进的冷藏车厢;同时,还与长沙方面的相关部门对接,确保货物到站后的配送和销售渠道。
后面陈疆生才知道,程知节花了大功夫,总算推动了冷链专列的建设。
这个专列还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红石榴号”
在“红石榴号”冷链专列的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的时候。
陈疆生和苏晴也没闲着,他们深入各个村落,统计农产品的产量和运输需求,为村民们讲解冷链运输的好处;还联系电商平台,搭建线上销售渠道,培训村民使用直播带货。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红石榴号”冷链专列终于迎来了首发仪式。那一天,乌鲁木齐北站人头攒动,彩旗飘扬。蓝白相间的专列车身上,“长沙-乌鲁木齐红石榴号”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车头装饰着鲜艳的绸带,仿佛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
程知节站在台上,声音洪亮:“今天,‘红石榴号’冷链专列正式开通!这不仅是一条物流专线,更是连接湖南与新疆的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彩旗与欢呼交织成热烈的海洋里。苏晴站在人群中,望着车头鲜艳的绸带在风中翻卷,眼眶不禁微微发烫。这几个月的奔波与付出,此刻都化作眼前这条蓄势待发的钢铁长龙。
“累坏了吧?”陈疆生不知何时走到她身旁,递来一瓶冰镇矿泉水。苏晴接过时,指尖不经意擦过他掌心的厚茧——那是在村落间奔波留下的印记。她仰头喝水,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心头的滚烫。
“你看那边。”陈疆生忽然伸手,温热的气息掠过她耳畔。苏晴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几个村民正踮着脚,小心翼翼地抚摸列车外壳上的烫金大字,浑浊的眼中闪着泪光。“那天在图河乡,他们还以为这些杏子只能烂在地里。”苏晴轻声说,声音有些发颤。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