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苏杭句句惊雷,驳倒老机务!(第2/3页)
作者:太湖烟雨
苏杭依旧平静,迎着郭大炎几乎要喷出火的目光。
“郭老师,我明白修复的难度。”
郭大炎猛地一挥手,咆哮道:“明白?你明白什么?!现实!你懂什么是现实吗?!”
“那是冰冷到骨髓,残酷到绝望的现实!”
“那台发动机,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整整浸泡了五年,放在这里十年!”
“废弃了十五年啊!”
他嘶吼着:“金属锈蚀!你知道锈蚀意味着什么吗?!”
“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细微的结构,它的内部组织都可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是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伤!”
苏杭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超越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笃定与从容。
“郭老师,关于锈蚀,我这些天一直在对8862号发动机的残骸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
“它的主体承力结构,虽然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和长时间的腐蚀,但核心部分,并未受到致命性的损伤。”
“至于涡轮盘、压气机叶盘等关键转动部件,表面虽然存在可见的腐蚀痕迹。”
“但通过对现有资料和残骸状态的初步判断,其核心的晶相结构,并未发生蠕变损伤的迹象。”
郭大炎愣了一下,眼中的怒火似乎被苏杭这番专业的术语浇熄了一丝,但怀疑更盛。
“材料变形呢?!”他几乎是吼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海水腐蚀,你根本无法想象它的破坏力有多么恐怖!”
“它的尺寸精度,早就荡然无存了!”
“航空发动机是什么?那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精密到极致的艺术品!”
“每一个部件的配合,公差都是以微米计算!”
“差之毫厘,便是谬以千里!是机毁人亡!”
“你拿什么来保证?你用什么来修复?!”
苏杭平静地回答:“材料变形和公差精度丢失的问题,这确实非常棘手,是修复工作中的巨大挑战。”
“但是,我查阅过资料库,我们手中还保留着一部分早期型号发动机的逆向工程数据。”
“虽然不完整,但结合对现有残存部件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和精密测量。”
“是完全可以进行三维模型的数字重构。”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偿计算。”
教室里,原本因郭大炎的咆哮而凝滞的空气,开始出现细微的骚动。
一些同学看向苏杭的眼神,从最初的讥讽,渐渐转为惊疑。
这小子……好像不是在胡说八道?
郭大炎胸膛依旧起伏,但语气中的暴怒减少了些许,多了几分深沉的质疑:“图纸!我们连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都没有!”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