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小皮沟的转折
作者:蚍蜉游天地
梁珮瑜的一滴泪从脸颊滑落,眼含泪水,嘴上却笑着说:“爸,你放心,是您女儿的他跑不了,不是您女儿的也强求不来。”
这下老两口都摸不着头脑了。
“女儿啊,你到底啥意思啊,你跟那男孩子……”周予蘅关切地问道。
“哎呀,妈,爸,你们就别管了,我心里有数,有饭吃吗,我都饿死了。”梁珮瑜撒着娇说。
“当然有啊,妈妈特意做了你最爱吃的鱼,我去给你盛。”
“珮瑜啊,爸爸不怕你找个农村孩子当对象,或者是以后的丈夫,只要那个人踏实,心地善良就行,爸爸可不希望你是见利忘义的人,更不希望你是始乱终弃的人。”
周予蘅走了之后,梁华征又苦口婆心地说道。
“哎呀爸,您说的啥话呀,我可是您的女儿,不是儿子,什么叫始乱终弃啊,太难听了。”
“男的女的都一样用,总之,就是不能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为了回城就抛弃人家。”
“我知道啦,知道啦。”梁珮瑜撒着娇把梁华征给打发走了。
正月转眼间已过完,农历二月份,冰雪开始消融,大地逐渐迎来了复苏。
小皮沟又迎来了新的一个生产周期,按照年前给各生产大队下达的生产任务,今年的任务要比去年增长是个百分点。
可那是年前定的,过年期间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鼠患,很多生产队的种子都被霍霍干净了,今年别说提高生产量了,恐怕连达标都困难。
但是这个计划已经层层报上去,为了一小部分村庄而调整整体战略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上级要求这些受了灾的生产大队必须咬牙克服困难,坚决完成既定任务指标。
其实小皮沟基本没受到影响,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依然提不起来。
要求大家每天到大队部出工,筛选种子,修缮农具等工作,可是一个个的要么磨洋工,要么就姗姗来迟。
也许是刚过完年的原因,亦或者是还没有从鼠患的阴影中走出来,大家始终是提不起劲头。
“孙队长,这都快晌午了,怎么大家还不来啊,是不是睡过头了?这么下去,等土地化冻了,咱的肥料还没晒好,耽误了播种可不能怨我们哈。”
还没有返城的几位知青把铁锨杵在地上,一只脚踩着铁锨,另一只脚蹬着地,下巴顶在铁锨把上,懒洋洋地撅着屁股晒着太阳。
这就是集体劳动的弊端,人不齐,就不开工,一直这么干耗着。
“什么睡过头了,分明就是不想出来干活,他们要是全都像你们几个似的,那咱生产队的积极性得多高涨啊。”
“那是,别的咱不敢说,这要是论工作积极性,我们几个绝对值得您信任。”其中一名知青笑呵呵地说。
“好,就冲你这句话,这下一批返城名额指定有你们。”
“真的吗?孙队长,您是不是又有新的消息了?”
孙奎民说:“要是有了我能跟你们保密吗?放心吧,再有名额的话我一定推荐你们几个。”
“谢谢孙队长!”
“谢谢孙队长!”
……
知青们这下积极性更高昂了,不等村民来,他们几个就已经开始干得热火朝天起来。
一旁的伯小今听了后心中顿时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
等孙奎民交代完工作后,伯小今拉着他就来到大队部,问道:“孙队长,咋回事,乡亲们积极性不高啊?”
孙奎民说:“唉,每年都是如此,平时看着挺好,可是一到干活了就开始磨洋工,你不是第一天才知道吧。”
“我知道根本原因是什么。”伯小今说。
孙奎民慢悠悠地拿出烟袋锅子,缓缓给自己装上烟沫,一边点燃一边说:“我也知道,可是光知道有啥用。”
“既然知道了病根,那就对症下药就是了,怎么能没用呢。”
“咋治?”孙奎民吧嗒了几口,吐出浊烟,问道。
“孙队长,我问你,要是乡亲们给自己家的自留地干活,他们还会磨洋工吗?”
“要是给自留地干活,他们一个个地比谁都勤快,可是咱们现在没有自留地了。”
“所以这就是我要跟您商量的事情。”伯小今神秘一笑,说道。
孙奎民瞪着眼,猛地吸了一大口烟,整张脸都淹没在烟雾中。
“你的意思是再给大家分点自留地?”
伯小今摇摇头,透过烟雾看着孙奎民的脸,说:“不是分点自留地,我建议咱们生产队把土地全部给老百姓分了,
趁着现在还有时间,我们大队部拿出半个月的时间把村里所有土地按照一、二、三、四划分四个等级按家庭人头核算一下。”
“你的意思是不搞集体生产制了?这要是让上级领导知道了,我们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孙奎民心惊胆战地说。
“哎呀,孙队长,这么些年了,上级领导有下来检查过村里土地使用性质吗?”
“没有,只是……”
“对嘛,上级领导只关心我们能不能交齐粮食,我们只要足额地完成上级交代给我们的生产任务,就肯定不会有事。”
“可是万一有群众跟上级举报咋办?”
“老百姓都分到了自留土地,他们开心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砸了自己的饭碗?”
“那要是别的村举报呢?”
伯小今又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认真地说:“我们不叫分自留地,可以叫做包产到户,也就是说咱们先把大队今年的任务平均分配到每个人头上,大概一个人能分多少任务?”
孙奎民粗略算了一下,说:“大约一人二百来斤吧。”
“那好,我们把土地使用权交给每家每户自己去耕种,自己去管理,只要秋收后他们足额交上任务粮,不管剩下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这样还愁他们积极性不高吗?
而且我们对外也不说是分地,就是包干到户,这样一来既没有破坏大制度,又提高了老百姓生产积极性,岂不是双赢?”
伯小今继续说道:“我每天都听广播新闻,在安徽省已经有村子在实行这种方式了,你想想,都上广播了,还能有错吗?”
其实按照时间推算,小岗村在今年才正式实行,伯小今有两世记忆优势,提前拿来享受果实而已。
“那要是完不成呢?”
伯小今继续耐心地解释道:“所谓包产到户,就是包产、包工、包费用,还要超奖减赔,我相信肯定都会完成的。”
孙奎民半天没说话,抽完了一袋烟后又点了一袋,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呛人的烟草味。
伯小今没有打扰他,而是给他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终于在他思索良久后,一拍桌子,说:“好,就依你说的办,不过我要改一改,咱们分两条腿走,
一是‘大包干’,也就是谁愿意挑战就来签生产责任书,按一亩地产粮六百斤算,谁想包多少就包多少。
二是,肯定还有不愿意包干的,咱也不能强迫人家是不,剩下的我们还继续算工分。
等秋收以后看看到底是包干得好,还是集体生产的好,那时候都一目了然,大家心里也会有自己的一杆秤。”
伯小今连连拍手叫好,他凭借两世记忆还不如临时现想的要更成熟,真是自愧不如。
两个人随后又碰了一些细节,最后孙奎民下了全体村民开会通知,下午在大队部召开村民大会,要求每家派一位代表来参会,有重要事情通报。
伯小今不知道前一世中小岗村是经历过多少次探索和研讨才做出了最终选择,现在他们却如此轻率地就决定下来。
要不是他已知前世有成熟的结果,现在这么草率定下来一件大事,还真有点心里没底。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来,孙奎民是一个敢于尝试和实践的人,是干实事的好干部。
下午两点左右,村民大会如约举行。
台下两百多名家庭代表出席大会,大家知道开春在即,这次会议肯定是和生产任务有关。
所以根本就没怎么放在心上,反正是集体干活,领导让怎么干剧怎么干,不让干的绝对不会干。
不过,当孙奎民说出了“大包干”生产方式后,一个个顿时都来了兴致。
可是一听到包干到户,还得签订目标责任书,还要摁手印,而且所有费用都要自己承担,顿时又吓退了一半的人。
“每个人最多能包多少土地啊?”
听完孙奎民的介绍后,在嘈杂的人群中有人大喊着问道。
“只要你有能力,自然是想包多少就包多少。”孙奎民回道。
“那一亩地有多少是给国家和集体的,有多少是自己的?”又有人问道。
孙奎民早就替大伙算好了,于是笑了笑,说:“咱们去年的亩产量大约是六百来斤,这么算下来的话你需要一亩地交一百斤公粮,剩下五百斤都是你自己的,
如果你能让亩产值达到八百斤,那么就要交给国家一百三十斤,剩下六百六十斤都是你的,也就是说你的亩产量越高,你最后留给自己的就越多。”
大家都知道,往年的亩产量大约都在六七百斤左右,这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产量,在集体生产制度下,大家都知道病根在哪,但就是没法解决。
常年种地的他们其实心里都有一杆秤,以他们的土地情况,亩产达到八百斤甚至一千斤都不在话下。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