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破冰行动
作者:高山望月1
张建国盯着办公桌上那份《项目进度调整机制》文件,指节捏得泛白。
窗外的蝉鸣声透过纱窗钻进来,吵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昨天常委会上刘伟拍桌子的声响还在耳边炸着,市纪委的整改要求像块大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他不得不签了字,同意启动进度调整机制。
但当秘书把各社区的改造清单递过来时,他的手指在“朝阳小区”“福兴里”这些名字上顿了顿,笔尖重重画了个圈。
“把这几个小区的暂缓理由写得漂亮些。”他把清单推回去,喉结动了动,“就说地下管网年代太久,需要重新勘探评估。”秘书抬头时,正撞见他眼里的阴鸷,那眼神像淬了毒的针,“年轻人,有些事做得太绝,容易闪到腰。”
同一时刻,陈正国站在区政府大院的梧桐树下,手机贴在耳边。
“王总,审计组明天能进场吗?”他望着三楼建设局的窗户,指尖轻轻敲着公文包,“对,所有申报暂缓的小区都要覆盖。”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露出里面别着的工作牌——“政策研究室陈正国”,金属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前世张建国用“技术问题”拖垮项目的场景在他眼前闪了闪,他捏紧手机,“这次,我不会再给你钻空子的机会。”
李华的社区办公室飘着茉莉花茶的香气。
陈正国把“居民监督小组”的公章推到她面前时,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党员手都在抖。
“小陈,我老太婆能行吗?”她粗糙的手指抚过红彤彤的印泥,想起上周三自家漏雨的墙皮砸在孙子作业本上的场景,眼眶突然热了,“行!我盯着他们,就算不睡觉也要把每袋水泥的数点清楚!”
陈正国看着她眼里重新亮起的光,想起前世她在改造失败后蹲在废墟里哭的模样,喉结动了动:“李大姐,您不是一个人。”
青河市晚报社的编辑部里,王丽的键盘敲得噼啪响。
她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调查记录——宏达建设的法人是张建国妻子的远房表弟,近三年承接的市政项目中标率高达87%。
“叮”的一声,邮箱弹出陈正国发来的《建设局招标评审委员会名单》,她扫了眼落款时间,是三天前——原来那小子早把线索铺好了。
鼠标点击发送键的瞬间,她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这次,看你们还怎么捂盖子。”
张建国是在吃午饭时看到那篇报道的。
食堂里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进耳朵:“宏达建设?张副局长的亲戚?”“怪不得恒安去年突然中不了标……”他捏着的饭盒“当啷”掉在地上,糖醋排骨溅在裤腿上,他却浑然不觉。
手机在裤袋里震个不停,是老婆打来的:“老张家那个表弟……纪委的人去公司了!”他扶着餐桌缓缓坐下,后颈的冷汗顺着衬衫往下淌——这次,玩大了。
市纪委专项督查组进驻的那天,青河区政府大楼前停了三辆黑色轿车。
陈正国站在政策研究室的窗前,看着穿白衬衫的督查组成员鱼贯而入,目光扫过为首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前世他正是主导青河区廉政整顿的王组长。
“叩叩”,刘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小陈,准备一下,听证会两点开始。”他转身时,看见主任眼里的赞许像春泉般漫出来。
听证会场的空调开得很足,陈正国却觉得后背微微发烫。
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近三年老旧小区改造的财政拨款、延误造成的利息损失、居民投诉数据——这些数字在前世他只能在看守所的墙皮上默诵,如今终于能堂堂正正摆到桌面上。
“以朝阳小区为例,”他站起来时,目光扫过张建国煞白的脸,“2018年预算320万,因拖延产生的财务费用已达47万。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看向督查组的王组长,“127户居民,127双等待改善生活的眼睛。政府的公信力,比47万贵得多。”
会场里响起零星的掌声。
王组长推了推眼镜,在笔记本上重重画了道线:“小陈同志,这些数据我们会带回去仔细研究。”
张建国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望着桌上那叠审计报告——第三方机构的红章像团火,烧得他喉咙发苦。
散会后,刘伟特意绕路送陈正国回办公室。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