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还请廖伯父莫要见怪(第4/6页)
作者:小小小猪猪侠
自古以来,无论是一心为国的忠臣,还是心怀叵测的佞臣,都惧怕头顶上始终悬着的利剑。
而这柄剑,完全掌控在朱元璋手中,更何况这剑还能避开三司的质询。
这样的剑,自然不能让那些人留在朝堂之中,否则他们只会终日提心吊胆。
然而,对于胡惟庸而言,当他重新坐上相位后,看着还在喋喋不休的中书众臣,轻声说道:
“既然诸位认为恢复检校司、改组锦衣卫是不妥之举,为何在早朝时不对此事发表意见?为何不直接向皇帝陈情?为何非要到我这里来诉说你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呢?”
说着,胡惟庸再次扫视这些中书大臣,眼中流露出一丝冷笑。
他已经尝试过站出来反对,但结果如何?显然无法劝服朱元璋和朱棡。
而且,当他站出来的时候,朝会之上竟无一人响应,完全是孤军奋战。
单凭一个胡惟庸,如何能够抵挡整个皇室的压力?
现在这些人跑来诉苦自己的爱国情怀?诉说锦衣卫改革的弊端?简直荒谬至极!
况且,锦衣卫的改制方案早已制定完毕,周密细致,毫无破绽,若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准备,胡惟庸是不信的。
所以,这个锦衣卫可能早已潜入朝堂,只是众人尚未察觉。
今天不过是借江南吕家的名义,引出了锦衣卫,用来制衡文武百官。
思索之际,胡惟庸的眼神中闪过一道寒光。
以朱元璋的性格,朝中重臣家中必定有锦衣卫的眼线。
尤其是他胡惟庸的府邸,肯定藏匿着锦衣卫的身影,因此必须让亲信仔细排查,以免陷入被动局面。
直到此刻,胡惟庸的智慧显露无疑,但他从未考虑过自己结党营私的事实。
或许在他看来,作为中书省右丞相,这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当年李韩国公李善长在中书省为相的时候,门生故旧遍布天下,这难道不是拉帮结派吗?可是朱元璋不也没动他?
所以胡惟庸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既然你知道那个人是李善长,那你怎么还敢效仿李善长的做法呢?
莫非你以为自己也是开国重臣?
别忘了,李善长不仅是朱元璋的老友,更是大明开国的第一功臣。
再说了,李善长已经年迈,即便还能折腾,又能折腾多久?
因此朱元璋容忍李善长,不过是不想背上杀害功臣的恶名,再加上君臣之间互相欣赏,不愿割舍这段情谊。
但是胡惟庸你算什么?也配和李善长相提并论?
要知道,才华只是进入朝廷高层的敲门砖,更重要的是谦虚谨慎,这样才能在朝堂上游刃有余。
至于李善长,天下的才华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
“相国……”
众大臣沉默无言,毕竟在朝堂上只有胡惟庸反对重新设立检校司。
其他人则是在观望局势,生怕被牵连,惹祸上身。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