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柳文川受围·文治与礼纲之争(第2/4页)
作者:落花花啊
“我为我们自己说话。”
她望着满屋文庙官员、讲主、议官,一字一句:
“你们以为你们是守礼者,其实你们只是习惯了发话。”
“你们口中所谓的‘制’,所谓的‘纲’,有哪一样,是在县里巡夜的老头写的?”
“是给冻死孩子的母亲制定的吗?”
“不是。”
“你们写了七年,没有写出百姓一句真话。”
“今日有人愿写,你们却怕了。”
她语声未高,但字字如剑。
“我不赞成让民意直接治国。”
“但我赞成,让他们出声,让你们必须听。”
“若你们怕这个声音,那不是他们不配议政,是你们不配写法。”
堂中一片死寂。
良久,柳嶂抬头,叹了口气。
“会继续开。”
“柳文川,暂不撤。”
“但我希望你明白——接下来的风,不止吹向你。”
柳文川抱拳:“我若撑不住,也会退。”
“但若撑得住,我不走。”
第二日,“白律接民案制度”继续施行。
杜望在例行公函中写下:
“民间之议,不是法本,但应入听。”
“白律不设门槛,但设程序。”
“愿百姓之言,也学会成为规矩。”
此文一出,各地书院纷纷响应,设“代议写案课”,许多士子开始主动教授村民写简策。
百姓不再只是请愿者,也开始成为“制度的初学者”。
与此同时,长公主在宫中听闻此事,冷笑一声:
“林若雨终于把这口气吹到骨头缝里去了。”
“她真以为——靠几个写策的小子,就能替代一个朝堂?”
身旁女官低声问:“是否要动礼议署?”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