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朝堂初辩·三策之界限
作者:落花花啊
景元六年七月初一,大朝前夜。
未央宫北阁,灯火通明。
这是礼议署设立以来,首次发起“朝评听政”。
不同于政务堂日常议事,也非皇帝御前大朝,而是以“制度争议”为题,公开召集三司九部、兵部、宗正、文庙及部分地方推举代表,列席听政,由礼议署主持、三策原倡者共同参与。
朝评议题只有一条:
“军政可否分轨?三策边限当断何处?”
正午鼓响,金钟三鸣,朝评正式开始。
礼议署三席分坐左首,杜望居中主评,简惟之与新入署的儒臣萧循为辅。
林若雨应召而至,着正色文服,未列评席,只端坐听使之位。
而兵部尚书季冀、宗正赵熙亦皆在列,一左一右,声势逼人。
议事一开,由杜望宣策:
“边地赵祁上策,倡军政分轨,文武不相统,旨在厘清边政结构,化兵民混治之弊。”
“本署以为,此议非为夺兵、非为割地,实乃三策未立之域,行一试而观之。”
话音落,兵部尚书季冀第一个起身,拱手冷声:
“若兵政可分,试问军中之赋,由谁定?军中之责,由谁裁?”
“将不主地,兵不知民,策不及战,此非分轨,乃断流也。”
“军若不能治一方之事,则其为‘镇’何义?”
宗正赵熙随即接声:
“更有不容之处——赵祁身为宗室,受诏守边,却越制设策,自划其辖,形同土王。”
“此一开例,朝纲将危。”
堂中一阵低哗,众官交头接耳。
林若雨面色不变,只轻抬手,示意欲发言。
杜望点头:“林副丞请讲。”
她缓缓起身,声音不高,却清晰透彻:
“赵祁之策,所划非疆土,所割非政权。”
“而是将‘打仗’与‘教化’分别,令边军之子能入学,令边将之令不再代替律法。”
“他不治民政,不设田契,不议赋役,仅将军不涉文,文不控军。”
“此为界,亦为策。”
“正因边地曾有混治之害,才需设此分道。”
她顿了顿,看向兵部尚书: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