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礼议署西巡·三评初行

作者:落花花啊
  屋内灯火正明,屋外云起风生。
  赵祁忽然笑了。
  这一夜,他下令:
  “云州讲堂,升为‘边学堂’,设官学课制。”
  “不属军府,不属文庙,归属文政共厅,直属王朝文政署。”
  消息传至京中,萧玉绝阅后只题一语:
  “边地得一人如赵,百年可定。”
  五月初八,云中府北门外,风沙未息,旌旗方至。
  礼议署西巡使——杜望抵达。
  他一身深青常服,未着朝绣,只佩一道玉简,腰封朱印“礼议署·评议使”。
  队伍从京出发,走了整整十三日,未入驿道,不惊民扰,直抵边地。
  这一日的云州,比往常格外安静。
  赵祁未设兵阵迎接,只令云中府兵户齐列街道两侧,军甲不披、兵刃不带,皆以布衣迎使。
  而在云州讲堂前,林若雨早已率三十余名学士、策吏立于庙门之外。
  她与杜望并无私交,仅于礼议署会议中数次照面,知其为人温谨,文治出身,对三策推行多有赞同,态度却常游于两端。
  今日他来,是作为“西境政务三策评议首席”,这场评议不仅关乎云州试点,更将首次写入《景元地方实施录》。
  ……
  “杜评使远道而来。”
  林若雨拱手。
  杜望下马还礼,言辞不温不火:
  “礼议署不审人,只审策。”
  “若云州能立此一堂,而不折其根,吾等不吝赞赏。”
  “若有避实就虚、政不入民者,亦会照录而归,不作粉饰。”
  赵祁立于侧旁,只轻笑一句:
  “赵某本不求赞,只愿评者能听完一堂课。”
  杜望目光微顿,旋即笑道:“正欲听之。”
  ……
  讲堂再开,第三轮“民议试策”公开召开。
  三百席满,占者半数为兵户,余皆来自各县学社、商会、农坊。与前两轮内部议不同,今日议者不限身份、可举可辩、可评官策。
  今日所评三案:
  一为《边地户籍整编法》;
  二为《讲学资源调配议》;
  三为《兵农兼授试例草案》。
  林若雨居中主持,赵祁坐于评席,杜望在旁观席,无言旁听。
  案一由府中策吏陈述,当地学士就“旧制依军、兵籍难清”提出反驳,现场展开激烈争辩,赵祁只听不言。
  至案二时,一名年轻学徒提出“边学堂资源仍倾斜兵户子弟,普通民子入学率不足两成”,引起现场共鸣。
  林若雨并不急于回辩,只示意讲堂文吏将近三月数据一一呈上,列席者惊觉:她早已留心此事,今日反是有意“引议”。
  而到案三——“兵农兼授”,争议最烈。
  这是赵祁提议设立的制度,旨在令部分边军退役者可转为民职,由边学堂开设“田役课”,教授农事、律例。
  而今日却有一名老兵起身直问:
  “我服役十年,连字都不识,今若要种田,还要先念书?”
  “官府换汤不换药,这‘兼授’三字,是否只为筛去我等?”
  此言一出,堂内一度失声。
  赵祁面色如常,却未言语。
  林若雨欲起,却被他轻按臂侧。
  “我来。”
  他起身,步上讲台,未着甲胄,仅一身素袍。
  他望着那名老兵,道:“你问得好。”
  “你服役十年,是为了让这边疆不被踏。”
  “可若十年后,你连如何种一亩田、管一户人都不知道——这不是你之错,是我们的错。”
  他顿了顿,语气沉稳:
  “所谓‘兼授’,不是要你识字之后才给你锄头。”
  “是愿意教你用锄头的人,也愿意教你识字。”
  “你愿不愿学,是你的事。可我要确保——你能选。”
  这番话,简短有力。
  老兵沉默片刻,终于低声道:“我愿学。”
  那一刻,杜望终于抬头,望向讲台上的赵祁,目中露出罕见的沉思。
  ……
  评议结束后,杜望入宿云州旧府,闭门两日,逐案成书。
  第三日晚,他将厚厚三卷评录交予林若雨与赵祁。
  “我只写一语在评首。”
  两人展开,纸上书:
  “策可入地,人在其中。”
  “边地试策,不失本旨。”
  赵祁看罢,未言。
  林若雨点头:“谢评使不妄赞。”
  杜望却道:“此策成否,还看三年之后。”
  “但我愿押这一注。”
  “愿这山河,不再因边远而沉默。”
  夜已深,杜望独自立于云中府学堂外,手执一卷《边政录·草案本》,灯火映在他面上,显出几分疲色。
  林若雨走来,没有打扰,亦未行礼,只静静站在他身侧。
  良久,杜望开口:“赵祁……比我想的更像文人。”
  林若雨轻笑:“他本可不是文人,也不必是文人。”
  “但他愿意听,愿意改,愿意在士兵与农户之间,亲手推开一扇门。”
  杜望将手中文卷合上,淡淡道:“你知道礼议署内部,有人希望撤销边地三策试点。”
  “他们说边地不需教化,只需防守。”
  林若雨不惊讶:“我知道。可他们错了。”
  “山河不只是边界。”
  “它还有人。”
  杜望看着她,神色深了些许。
  “你不怕,有朝一日你推的策被自己的人用来对付你?”
  林若雨轻声道:“只要制度比我活得久,我愿意被它裁。”
  这句话说出,杜望沉默许久。
  他最终只拱了拱手:“三策落笔,文在我笔,人在你心。”
  “这趟西巡,我回京后,会如实记之。”
  说罢,他转身回屋,背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
  林若雨立在原地,看着讲堂屋顶一盏未熄的灯火。
  那灯微弱,却从未灭。
  这一刻,她心中生出一种清明的感觉:
  这片土地,是真的动了。
  赵祁亲送至府外,不设鼓乐,不备仪仗,只有一封信与一坛酒。
  “我不擅笔墨,这封信不过三十字。”赵祁说道。
  杜望接过,展开:
  “边地可教,人心可用。策不必全成,但求可试。”
  他抬头,眼神不再温吞,而是有了清晰方向。
  “赵将军,这三十字,是我回京后能讲出的最大底气。”
  林若雨站在廊下,目送杜望离开。
  风吹衣袂,三人之间,没有结盟的誓言,没有政坛的筹算,只有一句不言而喻的共识:
  这一场改革,不是为了谁赢,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从此多一个选择。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

本站强推:

你来时盛夏 不可名状的路人甲 遇见月光 小村医 蝶笼 [天幕]皇帝聊天群 爱后即焚 稍纵即病[gb] 极道暴君!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人类管理员 与位高权重老婆重生日常 早上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山河志异 陈大夫,孩子醒了[七零] 她与男魅妖结为道侣/道侣病弱不可弃 惊山月 文工团美人认错随军对象 我站的CP不能BE

热门推荐:

捞尸人 1979黄金时代 重回1982小渔村 魅力点满,继承游戏资产 Z世代艺术家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晋末长剑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么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