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心急的建文帝,上位就要削藩!
作者:翻身的小白龙
驸马梅殷和兵部左侍郎齐泰,辅佐朱允炆。
方孝孺和太子伴读黄子澄,也都受到了重用。
诸王不奔丧,驻守封地严阵以待。
朱元璋最后下的遗旨。
说句老实话,朱允炆上位之后,还是真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的,成为一位历史上留名的帝王。
只是他的新政...
不能说一无是处,只能说被人忽悠瘸了。
就比如说,取消了盐茶税司、刑举衙门。
给那些文官们带去了巨大利益。
可他们还不满足。
又打起了地税田赋的主意。
江南苏州、松江、湖州、嘉兴四地的税赋,是高于其他地方的,因为这些地区最为富裕,当然,也有人说,朱元璋把这四个地方的税赋订得特别高,是因为这里曾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恼悔江南百姓拥戴张士诚,所以立国之后予以惩戒。
然而无论怎么说。
明朝赋税极低,不管是田税还是商税都是三十税一,苏州、松江等富庶地区的重税是相对于这个普遍税率而言的,以上四个地区,一直都是江南乃至整个天下最富裕的地区,要说这“重赋”重到了这些地区无法承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年洪武年间时,“户部胥吏,尽浙东巨歼,窟穴其间,挪移上下,尽出其手,且精于握算,视长官犹木偶。”
这可就都是江南官员的犯下的贪腐大案。
因此朱元璋禁止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籍贯的官员禁止到户部做官,担心的就是他们把持财政,偏私家乡,从而牺牲朝廷的利益。
可现在。
朱元璋死了,朱允炆上位,从他的年号就可以看出来,建文建文,是要走和他祖父不一样的道路的,这些官员又冒了出来,蠢蠢欲动。
在朱允炆面前大谈江南重赋,致使百姓如何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请求皇帝开恩,减免江南税赋。
朱允炆哪里知道这里面的门门道道。
他就没想过。
江南鱼米之乡,稻米一年两熟,如果苏州松江的百姓都如此凄惨,那川陕云贵地区的百姓岂不早都饿死了?
可朱允炆被一番忽悠之后。
便是点点头同意下来。
“嗯,就依众卿所议,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
那些江南官员自然是千恩万谢,各种恭维赞美,达到目的后,这才退下。
随后,黄子澄就和户部侍郎卓敬一道觐见来了。
卓敬是洪武二十一年中的进士,殿试第二名,榜眼,而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殿试第三,探花,两人一向关系不错。
如今又都得新帝信任,关系自然更进一步。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