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朱元璋崩于洪武三十一年六月
作者:翻身的小白龙
李景隆根本就不在乎这些海盗来找自己讨说法,他早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
真当李景隆一点脑子没有吗?
他会不知道洛宇会不服从?
一声冷笑,李景隆就打算回去躺下,享受几个西湖婆子的温柔乡。
一个肩头插着三角红旗的军驿信使,风风火火从外面跑了进来,在问明了身份之后,甚至来不及行礼,扯下斜挎的信筒便递给了李景隆。
看这情形,李景隆当然晓得京城里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他接过信筒验过火漆封口,打开信筒取出一封公函,看过之后,脸色大变。
洪武大帝朱元璋,连续数日昏迷,清醒后颁发了一道圣旨,让皇太孙朱允炆监国,太子太傅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为辅臣,辅佐皇太孙监国。
此外,几位靖边的藩王被勒令不得回京,防备蒙元犯边。
李景隆敏锐地觉察到这封圣旨中不对劲的地方。
不过现在的首要事务,还是要解决掉洛宇这些海盗。
就如朱英思考的那样,李景隆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许文带着人来到李景隆府邸,这大门一敲,李景隆立刻命令埋伏在暗处的弓箭手和火枪手进行射杀。
许文等人,在海上很厉害不假。
可这里是杭州城啊!
意气用事,有什么用呢?
等到朱英赶来的时候,李景隆都已经命令人打扫战场了。
“铁大人...”
“这个...”
铁铉脸色很难看,如今这个场面,他要是还看不懂,那他也不要做官了,回家种地去吧。
“什么都别说,等回了京城再禀告此事。”
铁铉直接按住了朱英,轻轻摇了摇头,不让他再继续说下去。
“此外,跟着你的那个海盗女子,如果可以...”
铁铉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留着她,陛下若是问起,不是更能让陛下信服吗,为何要杀了她?”
朱英有些理解错了,表示出了自己的不解。
铁铉顿了一顿,撇撇嘴,带着无奈道:“非也,我是让朱大人将她藏起来,不要让被人知晓她在哪儿,等到陛下问起,她便是我们最好的凭仗。”
铁铉还有话没说。
若是李景隆拿到了陛下的足够信任,那么这个女人,也是他们向李景隆示好的最好礼物。
朱英点点头,认同了铁铉的说法。
之后,朱英拉住了周周,将铁铉的话说给了她听。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别急。”
“你若是信我,那你跟我走,现在什么都别做,等到了时间点,我一定让你报仇。”
“若是不信,你现在就冲向府邸,找李景隆拼命去。”
周周当时沉默了。
许久许久。
这才收起了所有表情,无比严肃地看向朱英,厉声道:“若是你骗我,我必杀你!”
朱英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见周周终于是彻底放下,朱英也是松了一口气。
让人将周周提前送去应天府,朱英几人,随着李景隆的大部队,也缓缓回京去了。
经过几日奔波,终于是回到了京城。
没有出现想象中百姓迎接的画面。
只有自己回到军营里去复命,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朱英摇摇头,没想到出征一遭,回来竟是这样。
到了自家庄子,却是见到了熟人。
是朱高炽来了。
“大王子。”
朱英拱手道。
朱高炽连忙扶住朱英胳膊,笑着道:“英哥儿不要如此。”
“我就要回北平了,得知你回来了,特地来见见你。”
“这样吗?”
朱英叹感慨了一声。
没在京城的这些日子,也不知都发生了些什么。
“在这临走之前,我总能吃上一顿火锅了吧!”
朱高炽心心念念,又道出了自己来意。
“这已经是十月了,算不得夏日,英哥儿你别想又拿之前的理由忽悠我。”
见朱高炽叉着腰,理直气壮地紧,朱英也笑了出来。
“无事,大王子要吃,我让人去准备就是了。”
“好。”
既然是吃火锅,朱高炽自然让人去叫徐妙锦去了。
那日他这位小姨没有吃到,今日怎么说也要让小姨也尝尝这美味。
“唔...”
“这火锅果然美味,大骗子你以前怎么不拿出来?”
徐妙锦吃得满嘴是油,明明只是十几岁的少女,却是老气横秋,指着朱英问道。
朱英很疑惑,徐妙锦对自己的称呼怎么就成大骗子了。
不过他懒得去解释。
只是淡淡笑道。
“今日这不是请小郡主来品尝了吗?”
“哦,也是哦。”
“好吧,算你这次没有骗我。”
徐妙锦浅浅地思考了一瞬,便决定放弃了。
因为她那位大侄子快要把锅里的食材都捞到自己碗里去了。
......
回到了应天府,交了差事后。
朱英又恢复了之前那无所事事的模样。
如此这般四年。
时间来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应天府这轻飘飘的风吹来,将朱元璋最后一点精气神也全部吹走了。
他强撑着最后的身体,召见了朱允炆。
一直守到深夜,朱元璋才幽幽醒来,有了那么一点力气。
“皇爷爷,您醒了?”
朱允炆年轻的眼神里带着几分迷惘。
朱元璋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看着他年轻又带着几分惶恐的样子,安慰道:“不要怕。”
朱允炆点点头,可是眉头并不见舒展开来。
朱元璋轻声笑着,看着大明的下一任皇帝,再度开口安慰。
“皇爷爷晓得自己身体情况,人总是要死的,不要如此伤心,这天下,终究是要交到你手里的,你也别担心,你皇爷爷都帮你安排好了,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平稳,朝内并不强臣,虽有蒙元犯边,可有诸王靖边,可保安宁,你日后多加勤勉,心不懈怠,我大明自当昌盛!”
朱允炆点点头,应道:“是,孙儿日后定当尽心勤勉,使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十分满意地点头。
随即朱元璋想到了什么。
十分重视亲情的他,很想知道在他走后,朱允炆会如何对他那些叔叔们。
“虏不靖,诸王可御之,若诸王不靖,熟可御之?”
朱允炆愣住了。
他清醒地认识到若是这个问题回答不好,说不定朱元璋为了避免亲人相残废了他,他可不敢认为朱元璋卧床之下,就没有这个能力。
沉思许久。
朱允炆道:“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满意点头。
“如此极好,没有比这般更妥当的了。”
朱元璋说了这么一会儿话,已经又有些累了,拍了拍朱允炆的手掌,示意朱允炆助他躺下来,朱允炆听话地伺候着朱元璋,慈眉善目,看着格外仁和。
朱元璋闭上了眼,也不知想到了什么。
或许是马皇后,也或许是朱标。
也可能是那些封在了各地的儿子。
可最终,他什么都没说出来。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洪武大帝,明太祖朱元璋崩,时年七十一岁。
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www.dingdianxh.com